教学常规工作要求

来源:发布时间:2019-02-25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教学秩序,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落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使我校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现对教学常规做如下规定。

  一、总则

  1、坚持“忠诚教育、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教育价值观,坚持以“让生命因尊重而卓越”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新人。

  2、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实施有关教育法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依据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3、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特长,既保证全面发展,又注重培养特长,使每个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4、坚持以德育人,以情育人。要把教学和育人和谐统一起来,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双基”、发展智能,而且要促进学生思想、兴趣、意志、情感、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健康发展,发挥教学过程的多功能作用

  5、坚持教学统一,教学相长。教学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的双边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共同学习的环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实行教学需求。

  6、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一方面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避免过量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学科之间要相互支撑,共同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7、坚持育人精心、管理精细、教学精良,把精细化管理同宽松的治学风格相统一,把严、细、实的管理与自主合作研究的教学风格相统一。

  二、制定教学计划

  学年、学期教学计划是学科课程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制定严谨科学的教学工作计划有利于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计划性。制定计划的依据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及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学年、学期教学总目标和总要求、教材体系分析、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教学进度安排及主要任务、课外活动扩展等。

  1、学期教学总目标和总要求

  提出学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习惯的训练、方法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的渗透等方面,教学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

  2、学期教材内容体系分析

  分析学期教材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期教材的基本结构及系统,学期教材的重点知识。

  3、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学习困难学生数量和特点、潜力学生能力发展的可行性等。并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制定具体措施。

  4、教学进度安排及主要任务

  依据课标要求及区教研中心下发进度安排,将学期教学分为若干阶段(章、单元),分阶段写出教学课题(单元、节)、内容任务、教学时数,教学安排应包括复习、检测、实验的时间安排。

  5、课外活动扩展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组织和指导学生课外活动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教学应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要求,确定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

  教研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要求,结合本组、本学科实际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在教研组集体研究基础上制定备课组及个人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要求在开学第二周制订好交教导处存档备查。

  三、备课

  备课是开展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环节,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和设计阶段。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研读课标和考试说明,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情况,组织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板书,最终形成完整教案。

  1、教师应提前一周完成相应教学内容的教案,每学期的教案数应与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数相符。不允许在不备课的情况下开展课堂教学。

  2、备课形式包括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教师备课流程为: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课前复备。

  3、教师个人备课要做到:备教学目标、备学科教材、备学生实际、备教学内容、备教学方法、备学习方法、备教学手段、备作业练习、备课堂考查内容、备学科渗透德育因素。有实验、实践操作内容学科还需要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性能、操作方法、故障排除方法等进行准备及预演。

  4、集体备课由年级备课组长组织,每周一次,由备课组长主持。集体备课流程: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讨论并确定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分析并确定教材的重难点,重点研究教法、学法指导、习题训练内容等,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实验教学、统一单元练习、统一课堂考查内容。

  集体备课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作用,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每次备课有记录,有中心发言人,每位新教师每月至少承担一次主备任务。(备课组纪录每学期末上交教导处存档)

  5、教案要完整规范,详简得当,包含以下基本要素: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记。其中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课堂时间的分配、课堂反馈形式、课堂练习例题、板书设计及作业等。

  教案实行分层管理。年龄五十岁以内的教师须写详案,教案要素完备,要有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班级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教学流程、课后反思及改进小结。 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已熟悉备课规范、能够熟练开展教学,且教学质量较高的,可写简案,但简案中要环节完备,可操作性强。

  6、学校备课管理采取分层检查,集中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形式。集中检查安排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由教导处统一组织并记录,检查内容包括教案、听课本、学生作业本。平时采取教研组检查和学校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教学干部每月至少参加一次集体备课。

  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知识与技能,关注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课具体要求如下:

  1、要目标准确、内容恰当、方法科学。

  教学目标清晰、恰当,符合学生实际。教师要对教学目标的达成适时进行监测和判断。

  教学内容体现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关注学科能力训练,渗透学科思维方法,合理使用教育资源。

  教学方法恰当,与学科特点、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问题有效、活动组织有序、实验操作正确效果明显、讲练结合,课堂效率高效。

  2、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能力

  克服“满堂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经常提醒学生上课要集中精神,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重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凡有实验操作任务的学科,要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教材规定的实验开出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均应达到100%。各学科都要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开展课内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3、要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注意收集和分析教学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4、要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教师课堂举止文明,着装恰当,语言规范、准确、精炼,板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楚、书写规范,教态自然大方、亲切和蔼。

  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不得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

  严格执行课堂规则,上课不迟到,教师听到上课铃声进入教室,宣布上课,学生起立,师生行礼,开始上课。教师要站立上课(因身体原因或课多较累不能站立上课时,要向教导处说明),中途不离开课堂。不允许在课中让学生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倒水,严禁上课接打手机,不做看、发信息等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事情。下课不拖堂、不提前(超时一分钟以上为拖堂)。

  5、课堂管理

  课时管理要求:教师要严格按课表上课,提前两分钟到教室做好授课准备。调课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教师不得私自调课、代课或停课,因故需要调课或不能上课时,原则上应提前至少1天向教导主任汇报,以便安排调课或代课。教师请假参照《教职工考勤制度》执行。

  学生管理要求:教师上课首先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对缺课的学生要与班主任联系,查明原因并组织进行补课,做到齐抓共管,既教书又育人。

  五、作业布置、批改和指导

  学生作业布置、批改和指导,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设计作业可以及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据此制定措施,矫正课堂教学行为。

  1、学生作业分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

  非统考科目以课内作业为主,周末可适当布置少量实践性课外作业。中考科目作业应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题目精编、细选,目的清晰,准确、全面覆盖知识点,兼顾技能和过程方法,突出重点,具有基础性、典型性、综合性。

  2 、提倡分层设置作业

  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作业量适量,难易适宜。分必做和选做,必做基础上,根据学生基础和能力差异,布置部分选做作业。选做题侧重能力训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进行适当的辅导。

  3 、作业量适宜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作业,学科之间协调作业量。原则上每日课外书面作业总量不超过90分钟,语文学科每学期大作文不少于 7篇

  4、作业批改及时

  教师要做好批改与指导工作,杜绝以“查”、“阅”代替批改等不负责行为的出现。作业批改包括批和改,“批”指:写批语或评分,评分可用百分制或等级制,并注明时间;“改”指:改正和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能出现只给分不批改,或既不给分也不批改。

  作业要全批全改、批改有序,符号统一,批语指导性强,并有批改日期。对共性问题及时讲评,个别问题个别讲评。在下一节教学内容开始前批改完毕(作文隔周一次),其中大作文要精批,小作文要查阅,周记、日记不作统一要求。

  5、作业的管理

  作业要求学生规范书写,作业卷面整洁、工整,格式规范。对作业不交、缺题,不符合要求的同学及时了解原因,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指导;对无故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必要时应与班主任、家长及时沟通,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学校定期组织抽查作业量情况。学校对教师作业的批改情况每学期至少要普查两次,适时抽查一次。

  六、课外辅导

  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类指导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辅导一定要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注重实效”的要求。对辅导的具体要求是:

  1、严格执行学校安排的各类辅导,精心组织,不敷衍了事。

  2、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优秀生拔尖、中等生提高、学困生转化的原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辅导要讲求实效,要加强学法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对各类学生的辅导都应热情、主动、耐心,并注意尊重学生。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拓展视野,了解社会,发展特长,张扬个性,增强责任感,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多种智能的发展。

  4、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采取有效方式,消除心理障碍。

  七、测试和考查

  测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调整和制定教学目标、方法、计划的依据。采取考查、测试两种形式。课堂提问、随堂测验、检查作业、单元测验属于平时考查。期中、期末统练、质量检测属测试。对考试的具体要求是:

  1、检查教学效果考查由备课组、任课教师组织,测试由教委或学校统一组织,测试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标准。

  2、要按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测试或考查。统考科目每学期安排2次集中测试。非统考科目(含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技课等课程),主要采用测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考核分平时考核、期末考核两种。体育课考试按市区教委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3、成绩认定可按百分制或“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计分。

  4、命题时要把握梯度,掌握效度,要根据课程标准科学命题,不得随意拔高和降低要求。内容和形式上,必须与中考改革要求接轨。各教研组要主动收集信息,逐步建立题库。

  5、严肃考风考纪。教导处要精心组织测试,规范组考,保障试卷安全,任何人不得泄露试题内容。教师认真参加监考,监考做到准时、守纪,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杜绝学生作弊现象的发生。对考试违纪学生要仔细调查清楚,耐心教育帮助,并作适当处理。

  6、科学公正评卷。阅卷实行密封装订、流水作业、集体评卷、统一登分。严格遵守阅卷纪律,不弄虚作假。阅卷结束后,各备课组要及时统计各班成绩并报教导处。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单位进行质量分析,分析后的材料及时汇总存档。

  7、考试的评讲应及时。评讲的内容应包括对学生取得成绩的肯定和错误原因的分析。不按成绩排队张榜,可按分数段公布成绩,指导学生分析。评讲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提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能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考试的评讲。

  八、常规教研活动

  1、教师要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教研活动,不得迟到、早退、缺席。因故不能参加时,必须分别向学校和有关教研员请假。事后要向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详细了解活动内容。

  2、教研活动由各教研组长负责主持,行政会成员参与,活动原则上隔周一次,备课组活动最少每周一次。

  3、凡新分配教师、新调入教师一年内,每学期开汇报课一节。汇报课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要求本组全体教师参加听课并通知教导处,课后要认真组织讲评。

  4、学校每学期举办教学基本功评比活动,全体教师参加。各教研组应精心组织,认真参评(活动方案另定)。

  5、听课是教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教师间相互听课以同学科为原则。听课总量: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主管副校长、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0节(任课领导酌减),教研组长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20节,三年内新教师每学期校内听课不少于20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2节。要求教师听课每次应认真做好记录,并有听课心得或评价内容。

  九、教学总结、反思

  1、教师应经常总结教学经验体会,反思教学得失,教师必须写“教学后记”。教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写在本课教案后边,以备今后教学参考。

  2、每位教师对自己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要认真回顾、反思,总结经验不足,每学期都应结合教学实际撰写1篇教学反思或案例,于放假前交教导处,学校定时进行交流。每学年写一份教学工作总结。总结内容包括:本人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可参照学期工作计划进行总结);学期教学质量分析(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心理品质的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教学中的成绩与问题,主要经验和教训);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3、教师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总结提升教学经验,积极倡导教师写业务学习笔记及教学后记,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或教学论文,每学年应参加一项科研课题研究。

  十、教育科研

  1、把教研、考研、科研统一起来,教研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指导教研,把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深化教师的教学思想。把教学过程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引领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生命发展的过程;在教学研究中,科学研究中,引领学生发展,成就教师教育,实现忠诚教育、关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2、学校坚持教师个人、教学备课组、教研组开展教育科研,参与校、区、市乃至全国的科研课题。学校支持并予以经费保障。

  3、凡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实践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并在教育科研中取得成效的,学校予以肯定与奖励。

  以上教学常规要求,教导处将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检查情况记入教师个人档案,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